文学创作当前位置:首页 >地矿文化 > 文学创作

我眼中的刘备


文章来源:作者:青石点击:
黑龙江省第七地质勘查院
发布时间:2022年05月10日

我眼中的刘备

《三国演义》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经典小说,故事情节跌宕起伏,扣人心弦,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
我出生在一个松嫩平原上非常普通的小村庄,那里接收不到广播信号,书籍也匮乏,但不妨碍人们对《三国演义》这样经典故事的传播,时常听到爷爷讲起桃园结义、三顾茅庐、温酒斩华雄、千里寻兄、单骑救主等故事,上学以后接触到的成语和谚语很多都和三国故事有关,如初出茅庐、鞠躬尽瘁、望梅止渴、乐不思蜀、一身是胆,周瑜打黄盖——一个愿打愿挨、徐庶进曹营——一言不发、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等等,举不胜举。

小学时,除了课本以外基本上接触不到太多的课外书籍,直到初中才开始读《三国演义》。最近我又在蜻蜓广播中连续听了两遍袁阔成老先生的经典评书——《三国演义》,于是就有了写一写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想法,下面就谈一谈我眼中的刘备。

刘备虽为贵胄,却家道中落,以织席贩履为业,久有凌云志,奈何无粮资更无帮手。桃园结义后,得张飞家资,招兵买马,而后得赵云、黄忠、魏延、马超等武将,三顾茅庐得孔明先生相助,礼贤下士,人尽其才。观刘备一生前三十年奔波于列强之间,后三十年苦心经营,终成蜀汉霸业。刘备是草根逆袭的典范,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,称得起三国时代大大的英雄,下面就谈一谈我对刘备的看法!

一、心系苍生 敬贤爱才

刘备、关羽和张飞三人桃园结义,并非江湖义气,有着“上报国家、下安黎庶”的政治抱负,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,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,也是有别于其他政治团体的显著标志。刘备曾寄居新野七年,新野属荆州辖区。当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、刘琮不战而降之时,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,新野、樊城“两县之民,齐声大呼曰:‘我等虽死,亦愿随使君!’即日号泣而行”。到了襄阳城外,刘琮闭门不纳。魏延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开了城门,放下吊桥,大叫:“刘皇叔快领兵入城,共杀卖国之贼!”刘备见魏延与文聘在城边混战,便道:“本欲保民,反害民也。吾不愿入襄阳。”于是“引着百姓,尽离襄阳大路,望江陵而走。襄阳城中百姓,多有乘乱逃出城来,跟玄德而去”。三地难民达十万之众,属下多劝刘备甩掉追随百姓,更易逃走,可刘备却说:“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,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,吾不忍也,吾何生哉!”。就这样,在建安十三年秋天的江汉大地上,刘备带领十余万军民,扶老携幼,含辛茹苦,上演了“携民南行”的悲壮一幕。刘备虽然输了军事战役,却赢得了道义人心,当然这也绝非怙名钓誉、惺惺作态,而是刘备一生追求的“上报国家、下安黎庶”政治目标。试问《三国演义》故事中岂有他人?刘备在新野之时,偶遇水镜先生点拨反思自己蹉跎碌碌无为,无贤士相助,于是拜访贤士。书中极力渲染了他对徐庶、诸葛亮、赵云的敬重和信任。刘备初见徐庶便 以礼相待,委以军师重任,接连打败曹仁等人,视之为股肱之臣,后因其母被曹操所困,不得已而辞别,刘备顾其孝义而忍痛应允,亲送徐庶出城,送了一城又一城,甚至于欲伐其障目元直背影的树林,爱才惜才可见一般。

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先生出山的故事,被传为敬贤爱才的佳话。刘备率关羽、张飞三人前往南阳隆中,吃了几次闭门羹。当时,孔明先生27岁,刘备已年近50岁,仍三顾茅庐。显示出求贤敬贤之心多么迫切,可见其心中政治雄心不减。

但凡了解一点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一个歇后语,刘备摔孩子——收买人心,下面用这个故事分析一下,刘备真的是收买人心吗?备与操大战长坂坡,赵云担纲保护妻儿的重任。混战中,赵云与甘夫人、糜夫人及阿斗失散。赵云在情急之下在曹营军中杀得个七进七出,怀抱阿斗威风不可挡,可见其赵云忠勇不二,浑身是胆。最后在张飞的掩护下,找到了刘备。赵云高兴地从怀中抱出正在酣睡的阿斗,说道:“幸得公子无恙。”刘备接过阿斗,见赵云血染战袍,满含眼泪道:“为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”,将阿斗掷于地,赵云忙阿斗抱起。有人看到这段不免认为刘备在表演做态,为人虚伪。如果置身于当时的情景,刘备军队在后有追兵,前有阻截的情况下,刘备焦急万分,随时都有生命危险。刘备与赵云可以说是肝胆相照,亲如兄弟。想到当时的情景,两人的对话,真是满满的兄弟之情,催人泪下。将刘备的真性情说成是矫揉造作,也未免太没人情。我倒宁愿相信刘备是出于本能的表现。

二、深藏不露 足智多谋

刘备的一生中最值得研究的故事当属青梅煮酒的故事,这段故事把刘备的多疑、韬晦、随机应变都体现得淋漓尽致。有人据此称刘备为当世之袅雄,我看则不尽然。刘备出世正值汉未动乱,群雄并列之时如果不具有出众的军事、政治才能,不具有一套收买人才、消灭异己的韬略、权术,别说扩张地盘、统一天下了,恐怕连立足之地也不会有。那样,他也就不配充当一个能与曹魏、孙吴鼎足而立、三分天下、开创基业的蜀汉之主了。刘备长于权谋又不喜怒形色,含而不露的城府功力可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。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刘备与曹操的青梅煮酒的故事。

刘备因攻打吕布有功,受到曹操推荐被汉献帝召见,封为左将军,献帝称刘备为皇叔。当时刘备无栖身之所,依附于曹操,为不引起猜忌,深藏野心,刘备专心种植苗圃。一天,曹操派大将许褚、张辽请刘备喝酒,以测其心志,当曹操再请刘备指出当世之英雄,刘备指出了袁术、袁绍、刘表、孙策、刘璋、张绣、张鲁、韩遂等。马腾为安狄将军,韩遂为安降将军,共同阵守西凉。刘备说出韩遂却不说马腾,是何原因呢?当时刘备已与董承、马腾等人在衣带诏签字反曹,刘备已怀疑曹操掌握证据,又恐说出马腾引起曹操挖出自己。刘备虽不甘于曹操之下,但也不能随意表白自己。若说自己为英雄,恐怕性命不保。事实上,刘备当时学圃种菜,作韬晦之计,正是有意向曹操表明自己胸无大志,让其放松对自己的警惕。为什么没指出曹操为世之英雄呢?这里边体现出刘备智慧的一面。曹操对英雄的定义为:“夫英雄者,胸怀大志、腹有良谋、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者也”。当时曹操已作了汉丞相,挟天子以令诸侯,但曹操当时还不想成从矢之的,也最怕有人猜忌自己为篡逆之心。刘备若指曹操为英雄就等于指出曹操不甘久居相位,就会触痛曹操,必遭曹操嫉恨,这是刘备绝不愿干的。不提曹操为英雄,等于向曹操表明,刘备眼中的曹操是安守本分,忠于职守的。

为试探刘备,也可能酒后真言,曹操说道:“今天下英雄者,惟使君与操耳!”备闻言,惊慌失箸。正值雷场大作,刘备借此掩饰,说一震之威,乃志于此。曹闻言,便不疑刘备。后有诗曰:“勉从虎穴暂栖身,说破英雄惊煞人。巧借闻雷来掩饰,随机应变信由神”。青梅煮酒的故事,细细品读,感觉到集中体现了刘备智慧谋略、随机应变的超群能力。青梅煮酒过后,以截击袁术之名,离开许都,从此摆脱曹操的控制。

三、骁勇善战  缺乏远略

如果说刘备善战,或许许多人不以为然。刘备在青州阻击黄巾军,开始时接连吃了几个败仗,遂下令退三十里安营扎寨,命关羽、张飞各领伏兵等待时机,自己带兵诱敌深入伏击圈,杀得敌人片甲不存,取得大胜。可见,刘备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。再来看看刘备的武艺吧。民间传说的三国时代武艺排行榜可有刘备的一席之地呢!刘备与张宝大战,张宝败退,玄德发箭,中其左臂。刘备与孙坚军队作战,随手张弓一箭,正中孙坚部将孙仲,致其落马而败。在运动战中,能够射中目标可见其箭术是不错的。让我们来看看刘备骁勇善战的一面。三英战吕布的故事,人们耳熟能详。虎牢关前刘备手持双股剑,策马相助张飞、关羽,吕布于终于招架不住,败退而回。可以看出刘备的剑法也是相当出众的。曹操手下六员大将许褚、典韦、夏侯惇、夏侯渊、李典、乐进围攻吕布一人,久攻不下,六员大将拨马回城。虽不能做出刘关张以三敌六的结论,但也至少说明刘备在武艺方面有着不俗的造诣的。还有许多故事情节能够反映出刘备骁能善战的一面,不一一列举了。

刘备在政治军事上最大败笔莫过于在关羽、张飞被害以后,不顾诸葛、子龙等人的苦谏举全国之兵讨伐东吴,一意孤行、尽耗蜀资,落得个虢亭大败,火烧连营,最后命丧白帝城。若无诸葛迷惑之计,恐被陆逊所擒。刘备顾兄弟之情义而不顾国家之大义,这就是没有政治远见的具体体现。也有读者会猜测这可能刘备假借替兄弟报仇之名而发动的战争。其实在真正的历史面前有太多的可能,但至少在三国演义没有看出来上述的可能,至少可以说是没有凝聚共识并且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发起战争。难道这还不是缺乏政治远见的行为吗?

造成刘备悲凉结局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感情用事。这是刘备最大的不足,也是最终导致蜀国破败的主因。卧龙、凤雏得一者得天下,刘备二人俱得却失了天下,原因何在?刘备虽然是一个聚才,用才的高手,但刘备容易感情用事,重用老人、旧部和裙带关系人员,而无意提拔后生,后备人才得不到实践锻炼,最后导致蜀中无大将,廖化当先锋。诸葛亮在内为相,在外统军,每逢征战总是老将挂帅。五虎将死后,姜维和关兴功力不足,诸葛亮个人苦苦支撑,六出祁山,最后累死五丈原,出师未捷身先死。诸葛亮事无巨细,事必亲躬没能有效放权,培育接班人,这可说是刘备最大败笔,也是诸葛亮的不明之处。

刘备在刘表家中失言说:“备若有基业,天下碌碌之辈,诚不足虑也”。这是三国演义唯一的一次表露心迹,惹来了杀身之惹。这名话足见其胸怀天下,久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。刘备28岁桃园三结义,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, 60岁时建立蜀汉政权,64岁时白帝城托孤,带着无尽的遗憾告别了历史舞台,但是刘备走后的1700多年来,人们对刘备仁厚与虚伪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。依我看把刘备置身于三国时代之外看待刘备,不切实际。刘备虽不及曹操深谋远虑,才华那样出众,但在无父兄之基业,无官宦之背景的情况下,建立的不朽功勋,终成一方霸主,称得起英雄而非袅雄。

 

 

 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《史记》观书有感

版权所有:黑龙江省第七地质勘查院 2021年12月